頭圖加載中...

半城煙火半城仙,半邊古早半邊洋,泉州是活著的古城
- 出發時間/2021-04-16
- 出行天數/4 天
- 人物/ 和朋友
- 人均費用/2000RMB
請兩天假,說走就走!
明天一早
我們就開始逃跑
離開城市的喧囂
帶上迷人的理想
……
耳機里放著帆布小鎮的歌,腦海里蹦出一個念頭“我要奔赴一場浪漫逃跑?。?!”
想看一片藍色天空下的海,想看太陽的墜落,想吹著海風看著海浪發愁,想穿梭在充滿煙火氣的小村落,清晨在自行車的鈴聲中蘇醒,吃當地各類特色小吃,認識有趣的朋友。
泉州
,有海,有城,有小眾冷清,有熱鬧繁華。
我常喜歡用顏色來形容一個城市,
泉州
是橙色+藍色的,鯉城,給我第一印象就是想到橙色,這里橙色的磚瓦建筑很多,紅磚古厝,歡快活潑的光輝色彩,是暖色系中最溫暖的色,也符合西街熱鬧繁華的景象;藍色,沉靜安逸神秘,像
永寧
的海,運氣好還能碰見“藍眼淚”的神奇景象;而橙色+藍色是深棕色,便是
泉州
沉淀的人文,是經時間打磨存留的文化底色,
泉州
是藝術與文化糅合而成的一座城,有性格,有歷史,有內涵。
人這一生總歸會信點什么
「傳說」自煙火人世間來,是要人在浩瀚的美中心生敬畏,神話中的「神」也不在神壇上,「話」即是代代人口口相傳間,神以沉默涌動因果的地方。
存在之久,鞏固我對永恒的相信,而信仰撼動我脆弱的縫隙,以及在自然界中習得生長的力量。
神是什么?是人類在漫長的歲月中,對自然的畏懼,對人類的卑微,這種強烈對比下,所產生的一種信仰。人類把所無法用努力完成的事情,都寄托給了“神明”,祈求神明的庇護。
神是什么?也許它只是一種可供活下去的信仰。若有信仰,如見青山,草木皆是神明。所以,每個人的一生,總歸會信點什么。
【永寧】
永寧
注定是小眾的。
因為這里沒有網紅遍地的商業街,沒有明確集中的景點規劃,沒有三星四星五星級酒店,路邊的餐廳大部分都大門緊鎖,公交車大都半小時一班,早早的就沒了末班車,甚至村里都沒有多少平坦的道路,稍不注意就會迷失在阡陌巷野中。
民宿小姐姐說選擇住在這里的客人基本都有一定自助旅行的能力。慢下來,拋棄浮躁和急功近利的心態,才能迎來不期而遇的驚喜。
永寧
,是我這次最對的選擇!
這里有延綿數里的黃金沙灘,有香火旺盛的城隍廟,有獨特正宗的閩南風味美食,有純粹的閩南人市井生活,有“愛拼才會贏”的閩南人精神,有
中國
歷史文化名街的老街,更有遠近聞名中西合璧的番仔樓,街頭巷尾,都藏著想象不到的深厚。
>>永寧古城 | 與神為鄰,璀璨的歷史迷宮
永寧
鎮是座具有600多年歷史的古衛城,600多年前的明朝洪武年間,朝廷為了防御倭寇,在這里設立“
永寧
衛”。
我也很喜歡“
永寧
”這個名字,
永寧
永寧
,正是印證了古人對于這一方水土永葆安寧的美好愿景。
永寧
有遠近聞名中西合璧的番仔樓,值得研究好久。
番仔其實算不得什么好聽的詞。因為
永寧
三面環海,所以從清朝開始,當地不少人會下南洋謀生。這些南洋華僑回國后被稱為番仔,建成的家宅就是番仔樓。它兼具閩南當地特色和南洋風情,一棟棟中西合璧的民居風格各有不同。它是獨特性,像一朵朵璀璨的建筑之花一樣,各種石雕、磚雕、彩畫、拼磚、灰塑等讓人驚嘆,是閩南僑鄉的一顆顆建筑瑰寶。
永寧
是
泉州
番仔樓富集地,每棟番仔樓背后都藏著主人下南洋打拼、抗戰、國共對峙、的故事,還有那個特殊年代的種種回首。
群敬樓由華僑董群敬于1947年修建,是較為經典的番仔樓設計,雖南洋味十足卻采用了傳統的紅磚立面,中西風格融合得非常巧妙。十根圓形廊柱支撐起這座兩層小樓,陽臺上散養著幾盆花草,頗有些情趣。
旁邊的小樓現今還有人居住,主人很
大方
的讓我們進院子里參觀。
濟陽 番仔樓的主人曾在老街上開著一家 永寧 最大的藥鋪“和安堂”,主人蔡紹遠既是掌柜也是醫生。 濟陽 樓建于1933年,采用的是西式設計,立面印刻的幾何圖案令人印象深刻,被飾以傳統風格的閩南灰塑。二樓的小陽臺后面有一副對聯,“古器有銘詞延年益壽, 東平 垂訓語為善讀書”,橫批“肯構肯堂”,包含著對后輩的期許。蔡紹遠的子孫中仍有人從醫,可謂“醫生世家”。
濟陽
樓不遠處的董云閣烈士故居也是一座鋼筋混凝土的西式番仔樓。外墻裝飾頗為精美且保存較好,鳳凰、麒麟、福壽紋、古錢紋、祥云紋等圖案清晰可見。
現在應該是保護性建筑,大門緊鎖不讓進去參觀。
在多以青磚青瓦為特色的 中國 古代民居里,用紅磚和石頭砌成的閩南古厝別具一格。
這些破舊的老建筑并沒有過多的人為干預處理,實實在在的保留下來,為歷史進程中的文化積淀留下見證和傳承。
很特別的是我發現每家大門門楣上都會有一塊四字牌匾,而且每個都不一樣。
永寧
的文化都藏在這些細節里,需要你細心的去發現去探索。
“蘭桂濟美”、“玉筍傳芳”、“榮陽衍派”、“
清河
衍派”……
原本我以為這就跟我們貼春聯一樣,是一種美好的愿景,后來百度之后才知道,原來這些字鐫刻著數百年來流淌在血脈里的家族記憶。
六百多年前,明朝在
永寧
設立東南第一衛,中原各地的士兵帶來了各種姓氏,門匾上的這四個字不僅標示了你來自哪里,更表明了你姓什么。
星羅棋布的閩南村落,以地域和血緣為基礎,往往具有一定的家族性,這使其得以穩定發展。但同一個姓氏,就算在同一個村莊,也會有不同的衍派。
比如
閩南地區的蔡氏,就有
濟陽
衍派、莆陽衍派和
青陽
衍派。
從某種角度說,
福建
的人、
福建
的語言,保留了最古老的漢族基因和最古老的漢族語言。這就像同姓后人共同約定的一個暗號,一旦對上了就是本家人,真是浪漫至極。
很多沿海的城市都會用石頭來建造房屋,在這里這些房子叫石頭厝。
福建
沿海地區容易受到熱帶風暴的影響,普通的建材難以抵擋惡劣天氣和潮濕環境的侵蝕。于是當地人就地取材,把巖石這種堅硬而廉價的材料切割成方形石塊,用來堆砌成房屋的主體。而且他們的窗戶都用
石柱
做成像欄桿的樣子,不知是為了防盜還是什么別的原因。
城隍廟是 永寧 鎮最大的廟宇了吧,是 永寧 最大的保護神,門前好大一片廣場,孩子們在這打球運動,追逐打鬧,老人們在樹下喝茶乘涼。果然城隍爺保佑,一片祥和安寧。
永寧
被譽為“
中國
神廟密度最大的古鎮”。
來了才覺得真的好浮夸?。?!三五步就會遇到一座神廟祠堂,土地公,祠堂,家廟......看的眼花繚亂。神廟門口有的還會公示捐供名單和金額,
福建
人在外打工賺錢,回家就拼命蓋房子和供神仙吧!
廟宇建造的都非常精美,用各種顏色鮮艷的彩瓷器剪成細小瓷片,貼雕成人物、花卉、動物或者山水?;t柳綠的顏色幾乎要溢出屏幕,煞是好看。雕梁畫棟,龍鳳呈祥,福祿壽喜,八仙過海一層壓著一層。